03:59

齐鲁网·闪电新闻6月22日讯 风吹麦浪涌,齐鲁粮满仓。火热的三夏,是收获的味道。端午时节,跟随镜头一起来感受丰收的喜悦。

丰收在手 希望的田野生生不息


(相关资料图)

三夏收获的不仅是颗粒归仓的“金色”,也是茁壮成长的“绿色”。在麦收最早完成的鲁南枣庄,夏玉米的播种也已经完成。在这片地里,玉米已长到10厘米高。作物跟随时节轮转。一路向东,在全省麦收最晚的胶东,诞生了今年的山东小麦高产纪录——亩产880.89公斤!这是对科研工作者辛勤付出的馈赠,也浸透着农民的汗水,写满了丰收的喜悦。

减损又增效 大农机唱“主角”

这是今年临沭县小麦开镰时的景象。您看,收割机驰骋麦田,像不像陆地上的雁阵?他们从南到北,驶向丰收的彼岸。在“三夏”的大舞台上,农业机械不仅是麦田里的“主力”,更是妥妥的“主角”。今年三夏期间,山东共上阵150万台套农业机械。这些大家伙还装满了“黑科技”,搭载北斗导航系统,可以实现无人驾驶。麦熟一晌,贵在争抢。驾驶着联合收割机跨区作业的“铁麦客”,或是“夫妻档”,或是“兄弟档”。一路上,他们挥洒汗水,也享受着荣光,有政府提供全方位服务保障,“铁麦客”们只管放心驰骋,一路凯歌!

一粒种子“点亮”盐碱荒滩

小小的种子长出多多的粮。谁能想到眼前这金灿灿的大粮仓,曾经是白花花的盐碱地。让含盐量3.65‰的地块变成良田,这多亏了山东小麦新品种“济麦60”的鼎力相助。像这样的变化,正在东营2万多亩土地上悄悄发生。前不久,东营垦利区又传来好消息,亩产达到497.1公斤,再创“济麦60”在盐碱地上的高产纪录。将来,山东900多万亩盐碱地将被更多“好种子”点土成金。

麦棉轮作 农业增效 农民增收

寒来暑往,秋收冬藏。夏收结束,夏种开始。在武城县,小麦一收完,机械就紧跟着进田锄茬,今年这100亩示范田里播种的不是玉米,而是棉花。今年当地引入“夏播棉”麦棉轮作,不仅能省去地膜等农资费用,每亩地还能增收1000多块钱。在希望的田野上,一分耕耘便有一分收获。

政府大院变身晒麦场 农民的笑晒在脸上

“院内可晒粮”,不仅是惠民举措,更让民心相通。今年三夏,山东各地政府大院、文化广场成为群众的免费晒麦场。政府工作人员不仅帮农民晒粮出把力,还在装运、晾晒、通行等每一个环节贴心服务。晒粮晒粮,农民不慌,有序农忙。

变废为宝 麦秆编织幸福大产业

“说一千、道一万,增加农民收入是关键。”粮食颗粒归仓之后,如何把小麦秸秆变废为宝?新泰市羊流镇1.3万亩高杆麦秆经过14道工序,变身麦秆扇的制作原材料,相比于卖给饲料厂,附加值翻倍。曾经,麦秆焚烧劳力费神;如今,摇身一变,成了海内外市场上的抢手货。两万多村民在家门口喝着茶聊着天,心里算着“幸福账”,在希望的田野上,乡亲们正在编织出就地创业的幸福新画卷。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