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笨手蛇
第五张网—视联网,是中国电信在2021年底在其一年一度的生态博览大会上正式提出的。既然是网络,往往都是分级分层的,本文从与视联网相关的几个层面分析入手,试图进一步理顺这张大网的一些发展相关问题。
(资料图)
一、视联网在数字中国规划中的方位
视联网,中国电信将其定义为第五张网,即是固网、移动网、物联网、卫星网之后的又一张网络。从这个定义来看,它是属于网络基础设施的范畴。
在数字中国建设整体规划布局中,提出了“2522”的建设布局,第一个“2”为两大基础,即数字基础设施大动脉和数据资源大循环。
从中我们可以看出,视联网不属于数字基础设施大动脉的范畴,类似于土地与土地之上的房屋之间的关系,属于数字基础设施的协同建设类业务,它是依赖数字基础设施大动脉的,本质是网络+终端,不过终端从电脑、手机或者平板变成了摄像头。此外,摄像头采集的内容,又最终依赖电脑、手机、平板或者其他大屏的操作。故这张网,本质上基于网的端的应用。就数字化建设而言,其实是应用基础设施,是传统基础设施数字化、智能化改造的业务形态。
同时,当摄像头达到一定的规模后,每天产生的数据是海量的,也就天然的成为了最为重要的数据资产。而这些数据资产如何能被有效利用,无论从什么具体场景来看,两个基本能力是基础。一个是对于实时采集的数据场景的识别和处理反应能力,比如,一段时间以来力推的“明厨亮灶”工程,最典型的场景,后厨往往是老鼠喜欢光顾的场所,当夜间无人的时候,老鼠出没,除了能及时捕捉老鼠的行踪轨迹之外,是不是借助物联网相关技术,能够直接通过摄像头捕捉的数据启动已经设置好的捕鼠系统。这是视联网非常重要的能力发展方向,即不光能发现并预警,更要有解决问题或者避免风险发生的配套预案,这样才能提升价值。另一个则是对已经保存的海量数据的后续的持续处理能力,这对技术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如果在这两方面的能力上不够,丰富应用场景的诉求,就比较难实现,从而价值提升难。
二、视联网业务的三个层面基本分析
通过上文分析,我们似乎可以看出,视联网,整体上分为三个层面,即基础网络层,视联网层和应用场景层(或称之为视联网子网层)。
要分析电信运营商在视联网业务中的优劣势,我们可以从这三个基本层级入手分别做分析。
(一)基础网络层
视联网,根在数字基础设施大动脉,摄像头等设备终端是枝叶,而对数据处理能力,则是魂,是视联网这棵大树体内循环畅通的经脉。是否能够做到身健体壮,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和网络优化能力是基础,也就是规划所提到的加大5G和千兆光网协同建设,这是电信运营商的根本优势,这也是电信运营商的基本定位决定的,顶多就是中国广电加入之后,一些市场份额调整的问题,但随着数字中国建设加速,新型基础设施建设还处于不断做大蛋糕的情况下,各家的总量还是有较好的增长预期。
因此,视联网的发展,首先还是有一个基于基础网络覆盖广度和深度的红利期。这主要取决于网络能力,特别是网络的稳定性、安全性,在政企行业应用中至关重要。网络基础设施建设,具有政策门槛,电信运营商可以牢牢占据。
当然,基础网络,在叠加了中国铁塔公司这个因素之后,竞争情况较以往又出现了不同。但还没有到类似电网厂网分离的地步。因此,各家在基础网络上,还牢牢把握主动权。只不过在具体承接网络建设任务中,还有不同的组织方式差异。如果视联网已经被赋予更重大的使命,那就意味着,从基础网络层,就要结合视联网的新使命进行顶层设计。如果说,视联网一开始是市场机会推着网络走,到已经形成一定业务规模的时候,则需要反过来从基础网络层重新调整以主动适应新发展需要。此时,优势主要在负责基础网络统筹或者集约的机构。
在基础网络层中,主要的关系协调是集团和地方,平台集约方主要通过集团协调对基础网络的需求。
(二)中间层视联网(第五张网)
它实际上承担了视联网业务平台化、集约化建设和优化的职能。涉及到协调摄像头相关厂商,软件及相关服务商,以及不同操作终端。摄像头厂商和软件服务商,很多时候可能是一体的,这取决于他们的能力。而平台集约能力,主要取决于承接这项任务的机构的综合能力,一方面,当视联网业务越被重视,则来自集团层面的日常管理要求会越多,沟通汇报就越多,集团和平台之间的常规精力就消耗越多。另一方面,平台方的能力表现又不断影响集团层面的决策,需要综合协调的问题越多,集团对日常进行介入的冲动越强。虽然都是为了更快更好发展。与此同时,由于业务先行,各地由于资源条件不同,有的一开始平台能力可能优于集约平台能力,有的则可能不及,甚至没有。是按照推进集约化的方向先接管,还是并行,也会影响平台的发展速度,看上去是平台集约方与地方的关系协调问题,但最终取决于集团推进集约化的决心和力度。当然,这种决心和力度,又取决于平台方集约能力和响应力。这或许是视联网发展过程中最为复杂的环节,有句话说得很直接但也很客观,有时候,能搞得定外部客户,但不一定搞得定内部机构或流程。
而在网络之上的领域,无论是终端,还是平台,软件,这些领域,电信运营商虽然这些年来也一直不断投入资源,或涉足,或不断深入,甚至通过股权合作方式参与。但由于这些领域,包括技术在内的资源投入固然很重要,不过决定成效的,不仅仅是资源保障,更重要的是组织形式、业务流程、市场灵活性、试错机制等,从响应市场的角度来看,这些领域相比之下,电信运营商的不足是明显的,这么多年的一些业务实践也表明这一点。
(三)应用场景层
如前述,视联网业务,是业务先行,再通过不同业务场景的提炼总结而不断成型的。从早期的看家护院、看塘护鱼、治安联防等,以比较简单的看护安防场景为基础,不断往食品卫生、安监等场景扩展开来。尤其是新冠肺炎疫情三年以来,在公共卫生安全领域,发挥了积极作用。场景的丰富拉动了网络覆盖和基础网络资费套餐的增长。这些不同的场景,就是一个子网络,既有个性化,又有共同点,从整体提高运营效率,并从运营角度提升价值考虑,需要从更高层面加以统领和管理。
随着视联网概念的成熟,并通过实践起到了快速发展的作用,又从应用场景层面深入反推集约平台能力要不断提升,推动基础网络能力要进一步提升。原有场景的优化,取决于深度运营能力,同时对客服等形成压力。新的场景的拓展,取决于渠道开拓能力,渠道能力,主要在地方各省的政企力量。当然,集约平台方,也有一定的渠道拓展力量,但总体上属于支撑辅助上。这两股力量是否形成合力,也要视具体情况而定。对基础网络能力的提升,是通过集约平台方进行,还是通过其他方式进行,这里面同样又有内部协同性问题。
三、推进视联网业务发展的方向选择
一句话概括,视联网,电信运营商的优势是其基础网络,劣势是网络之上的终端、平台和应用服务能力。而基础网络由于又具有很强的地域属性,与此同时,在业务拓展上,更加依赖各本地化的营销资源和装维、客服等。因此,又存在明显的集约化与本地化的关系协调难度问题。
这就决定了,视联网业务要实现更高使命任务下的高质量新发展,过去自业务倒逼平台集约方和基础网络能力的情况需要调整,需要通过集团层面通过协调,且具有更高的效率才行。毕竟,自己慢了,同行可不等人。
业务要发展,决定业务运营的组织形态极为关键,这又是极为复杂的一个问题,这个问题的处理,往往是通过顶层设计加以推进的。同样,顶层设计工作,也是一个曲线螺旋式发展的过程,不乏否定之否定的反复过程。
视联网被定义为第五张网,可见电信运营商对其极为看重,可以说是在基础网络竞争中起到举足轻重作用的核心业务,它将集中体现电信运营商在智能的综合信息服务上的最高能力水平。在内部,涉及到网络建设和优化及安全保障的方方面面,涉及到营销拓展的链条长短取舍,涉及到业务标准的制定等等。在外部,涉及到与终端厂商、应用服务提供商的利益关系平衡,涉及到对关键核心技术的理解和把握。
因此,可以毫不夸张的说,视联网业务,是内外关系高度复杂交织在一起的一项业务。通过一段时间的实践和所存在的问题的集中暴露,其发展方向的选择,最重要的工作便是有利于这项业务整体效能提升的组织形态的调整优化问题。
也就是说,从电信运营商的集团层面考虑,一方面,按照要事必有专门协调机构的做法,在集团层面,有可能要成立由分管领导挂帅的机构进行统筹。另一方面,从视联网涉及到的三个层面的业务逻辑及其相关方的职责关系角度,问题导向,补短板强弱项,在组织机构上进一步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