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下物联网设备时刻监测土壤干湿度等数据,到达设定值后触发系统自动灌溉,空中的是工业无人机在喷洒除草剂,而原本在田间劳作的农民,通过手机就能完成诸如施肥、浇水等日常工作……在德阳旌阳区新中镇中,一座5G无人农场成为焦点。
【资料图】
如今,80余亩地上种植着小番茄、香梨等品种,而支持这些作物生长的则是一套5G智能化操控平台。事实上,物联网技术早已应用于农业生产环节中,但凭借5G技术,正让智慧农业呈现出一些新变化。
解放农民双手的智慧
如今的德阳旌阳区新中镇正努力打造文创小镇IP,每到周末,德阳市民都会来这边度假,天气好的话还有人露营。
从原本的土坡,到现在集运动健康、户外拓展、亲子体验、观光休闲于一体,实现经济、社会、生态效益综合发展的新型农旅融合发展区正在逐步形成。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其中更需要加强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的科技支撑体系构建。
中国电信德阳分公司与新中镇合作,于去年联合建设新中镇5G无人化农场。运用5G物联网手段,对农作物生长情况进行监控,配备智能喷灌滴灌、水肥一体化、实时监控系统等智慧设施,实现了“耕种管收”农业全智慧化管理。目前,桂花村数字农业示范区(5G+无人农场)项目,已经成为成渝智慧农业标杆。
中国电信德阳旌阳分公司新中支局支局长黄常维表示,这次与新中镇合作是电信在智慧农业的一次探索,电信联合了众多合作伙伴一起实现了智慧化、无人化的运作模式,比如播种、耕作等各类农用器械的无人化。
新中镇桂花村四组的村民周述礼,是这些变化的见证者之一,5G智慧化应用正飞速在这片土地上生根。“在5G无人农场里,从土地旋耕、水稻插秧,到最后的收割环节,都可以通过操作智能化的农业机械设备来完成。这套系统使用后,为农民节约了很多精力。”周述礼举例,例如喷洒除草剂,以往一个人从早忙到晚最多也只能完成3到4亩,但通过无人机仅用一个小时就完成了农场80亩水稻的除草剂喷洒作业。
如今,除了蔬菜采收作业需要一些人工外,农场平时的田间管理,只需要一两人在电脑或手机平台进行智能控制,偶尔进行田间视察、设备维护和能源补给工作即可。
让土地有感知
“我们把物联网传感器埋入地下,这些传感器能实时识别土壤墒情、重金属含量、肥力等信息,结合气象检测设备。当土壤环境满足一定条件后,就会触发诸如喷灌、施肥等工作,达到特定条件后会停止喷洒,从而保障作物始终在适宜的环境中,同时也可以通过手机远程控制灌溉等工作。”黄常维介绍。
其中5G作为无人化农场的“中枢”则发挥着重要作用。“虽然可以通过4G、局域网等方式来实现各种设备的控制,但我们还是认为5G是必要的。”
5G具备超大容量的优点,根据国际电信联盟(ITU)发布的5G标准草案,5G链接密度达到每平方公里100万台设备。在农业场景下,各类物联网设备数量众多,4G网络在链接设备方面相比5G仍有不小的差距。
另一方面是低时延的需求,比如工业无人机进行农药喷洒时,需要与后台数据进行实时交互,才能保证施肥等工作不会过量。5G网络的延迟最大不超过4ms,对比4G时代100ms关口来说简直快如闪电。
信息化优势助力数字乡村振兴
以新中镇为代表的5G无人农场只是四川电信凭借自身优势进行产业落地的一个场景。
近年来,随着数字技术的飞速发展,中国电信四川公司已经成为推动国家数字化转型的重要力量。一方面,通过推进农村地区千兆光宽、5G网络、物联网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与升级,利用信息化助力乡村振兴。另一方面,通过魔镜平台、数字乡村信息服务平台助力城市综合治理、疫情防控,促进社会数字化治理水平提升。
其中,魔镜平台是中国电信四川公司为适应视频业务智能化、大数据化的业务新特征而打造的视频能力云平台,通过结合“云网融合”的生态优势,集合了视频接入、转码、协转、存储、流媒体、智能分析等核心能力。在城市治理方面,依托自研“魔镜”视频云平台,形成全域覆盖能力和规模优势。
目前,魔镜平台已列入国家数字经济创新发展试验区(四川)建设工作方案。平台终端覆盖超过400万用户,云存用户规模超过360万。
而在数字乡村建设与治理方面,结合中国电信四川公司数字乡村平台,通过构建数字乡村信息服务平台,打造了集广播、视频安防、党建和便民服务四台合一的“数字乡村信息服务平台”,推进现代信息技术与农业农村各领域、各环节深度融合应用,为区域内的政务管理及乡村治理赋能。
最新数据显示,当前全省“数字乡村信息服务平台”已签约全省2400余个乡镇,助力20000多个村建成了数字乡村,为农村地区政务管理及乡村治理注智赋能,让更多用户群体享受数字化新生活。
(来源: 中国电信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