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1987年诺华(中国)总裁贝德年来中国留学时计算,诺华这一全球知名生物医药企业已有90多款产品在中国获批,其中光2015年至2021年六年间,就有35款新药获批。当中国生物医药市场悄然成长为仅次于美国的全球第二大市场时,跨国生物医药巨擘级企业都能感受到中国深化开放,提升创新药物审批机制流程的加速度。

在本次第五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上,诺华(中国)总裁贝德年在接受南都专访时表示,到2024年,诺华要实现超过90%的创新药物在中国与全球实现同步开发和新药申请,让更多、更好的创新药物惠及中国患者。


(资料图片)

诺华(中国)总裁贝德年

进博会上展示的新品

不少都获得过生物医药领域的“诺贝尔”

作为最早表示支持并连续参加五届进博会的跨国药企之一,诺华携多款广获认可的重磅创新产品参会。包括目前针对重大疾病领域的“全球唯一”或“全球首个”的产品、比如放射配体疗法Pluvicto和小干扰核酸(siRNA)降胆固醇创新疗法Inclisiran。

此外,诺华还展示了不少行业领先的在研产品线、先进疗法,比如针对心血管、免疫、肿瘤、眼科、中枢神经等核心治疗领域的多款创新药物,尤其是获得盖伦奖的重磅产品。盖伦奖是医学界的最高奖项,也被称为“生物制药领域诺贝尔奖”。自1999年以来,拥有极强新药研发实力的诺华已获得了超过 50次盖伦奖。

诺华(中国)总裁贝德年在南都进博会展厅内接受专访

“今年我觉得特别高兴,几乎所有生物医药领域最大的跨国企业都参加了进博会。这是一个非常好的平台,可以展示创新以及优秀产品,并且和业界以及跨业界的合作伙伴建立起卓有成效的合作关系。”

贝德年表示,自2018年参与首届进博会以来,诺华已经有二十多款药品和适应症在华获批,且大多在获批之前在进博会上展出过。进博会还可以让跨国企业和多方合作伙伴进行沟通,大家集思广益,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比如和博鳌乐城先行区确立的合作关系。“2020年第三届进博会,诺华就和博鳌乐城先行区签署了合作备忘录,在这个框架下,已有六款创新药物通过‘先行先试’的模式落地博鳌乐城。在2021年进博会上,双方又签订了新的一份合作备忘录,在当地探索相关药物应用于真实世界的研究证据,以更好地促进药物研发,加快创新药在中国获批的速度。就在不到两周前(10月28日),诺华在博鳌的真实世界研究中心正式挂牌。”

中国营商环境前所未有的开放

且在以加速度前进

贝德年1987年第一次来中国时,还是以留学生身份,不断开放、包容的中国很快就吸引了他。1999年之后,他开始在中国常住、工作、生活。

诺华在本届进博会上的展区

“在我看来,中国当前的营商环境的开放和透明性不断提升,这对于包括诺华在内的跨国药企来说很重要,可以帮助我们制定更加长远的投资规划。”

贝德年表示,中国政府一直在积极推动医疗行业和医药行业的改革开放,包括优化临床试验的规范,加快审批速度,不断增加国家医保目录的药品数量和更新频率,提供更多的支付渠道,这让跨国药企可以更加有信心的把最优秀的产品带到中国市场,并得到更快速度的审批。“中国的监管和政策已逐步与国际规范接轨,这可以帮助我们进行全球同步的药品开发,以及新药申请和递交,让最创新的产品尽早惠及中国患者。从1987年到现在,诺华在中国已经有90多款产品获批,而从2015年到2021年获批的产品就有35款,可见这个加速的过程有多快。”

贝德年表示,为了与中国改革开放的加速度同频共振,诺华也将不断加快把安全、有效、治疗效果确切的高价值药品引入中国、服务中国患者的速度,同时进一步提升创新药物的可及性以及可支付性。“诺华还有一个目标,就是在2024年实现超过90%的新药在中国与全球实现开发和注册的同步。”

“港澳药械通”为加速引进提供了契机

在实现创新性药物中国与全球同步的道路上,企业在努力,中国政府和职能部门也在不断的努力。

“大湾区政策就为创新药研发企业提供了除博鳌乐城之外的又一个平台,可以让在中国香港、澳门上市的成熟药品进入到粤港澳大湾区惠及中国内地患者。诺华将把最具创新力的药品以及对中国患者能够带来最大帮助的药品,通过药械通渠道来到中国,并且不断提升它的可及性。”

作为最早表示支持并连续参加五届进博会的跨国药企之一,诺华携多款创新产品参会

贝德年表示,这不仅是管理理念上的创新,药械通等先行先试模式对于药品原研型企业的未来战略也有着重大影响和深远意义。“这能帮助加快药品在中国获批的速度并且提升药品的可及性。通过这样的创新政策,像诺华这样的跨国药企可以积累更多的真实世界证据,帮助企业更好地理解疾病的流行病学,疾病的诊疗以及患者的需求,从而进一步提升产品和疗法的有效性与安全性。”

当前中国的生物医药行业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从曾经一个以仿制药生产为主导的领域,发展出了不少有竞争力的生物科学公司。在贝德年看来,这样的变化绝非偶然,它来自于政策制定者多年来的不断耕耘,不断推动以及非常积极的友好的合作,才能够实现这样的创新转型。“我个人很荣幸能够参与到这个过程中来。”

将从多个维度共同提升创新药的可及性

创新药往往意味着价格相对高昂,在其没有被纳入到医疗保障当中时,患者总会因价格因素、保障因素而无奈放弃使用。对于如何进一步提升创新药物的可及性,诺华进行了诸多有益的探索。

贝德年告诉南都记者,创新药的研发伴随着高风险和高失败率。1999年,他刚进入医药行业时,每一万个化合物的深入研究才可能带来一种创新药物成功上市。其研发周期可能长达10-15年,研发成本可能高达10亿美元,而且上市之后也不是每一款产品都能实现研发成本的回收。过去一年,诺华全球研发费用达到95亿美元,占整体收入比重超过18%。

近些年来,得益于很多创新科技、合作模式都能更好地降低成本和失败率。现在,所有的研发项目中大概有12%能够成功上市,研发速度加快了,成本下降了,这本身也在提升新药的可及性。“我一直认为,即使再好的创新,如果它只是束之高阁,没有进入到市场,其实是帮助不到任何人的。”

贝德年表示,“一个提升药物可及性的比较可行的方案,应该是在保护药品原研企业的研发动力和积极性,提升患者可支付性以及保障的多个维度来共同构建。”

诺华将力争在2024年实现超过90%的新药在中国与全球实现开发和注册的同步

诺华目前正在与中国不少公司、相关方展开了合作,上个月,诺华旗下山德士与西藏天晟泰丰开展合作,携手把更多的新科技,新技术带到中国市场;去年,诺华与百济神州签署了一项全球合作协议,把百济神州的一款产品推向海外。“我们正在积极探索更多的尝试,希望通过这样的合作和创新尝试,进一步优化生物制药行业。诺华将深化在华合作,进而满足现在尚未被满足的患者需求。”

采写:南都记者 王道斌 曾文琼

摄影:南都记者 杨杰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