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杜园春

实习生 张家悦 朱锐


(相关资料图)

价格误导、虚假宣传、售后隐身……随着双十一大促的进行,直播带货乱象引起了人们的关注。如今,直播间购物已经成了很多人的网购常态,而直播带货乱象的存在极大影响了人们的网购体验。如何整治直播带货乱象?

日前,中国青年报社社会调查中心联合问卷网(wenjuan.com),对2668名受访者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整治直播带货乱象,74.4%的受访者希望直播平台严把“入口”关,提高直播准入门槛,71.7%的受访者建议市场监管部门加大执法力度。

北京师范大学数学科学学院大四学生张淼,平时没少在直播间下单,遭遇过主播欺骗消费者清仓甩卖、收到衣服货不对版等多种情况。在沟通退换货上也浪费了许多时间。她强烈建议加强对直播带货行业的监管,设置严格的准入门槛,“如果直播间产品出现问题,平台、商家和主播都应当承担责任,保障消费者合法权益”。

对于主播,她特别希望能少一些套路、多一些真心,不再执迷于虚假、夸大宣传,真正为消费者带来性价比高的好物。“主播要有责任心,选品时当严格把控品质,为消费者挑选真正需要的产品。不搞噱头、不欺骗消费者”。对于平台,她认为也要尽到监管责任,管控商品质量,完善售后处理系统,让消费者需求得到快速响应,带来愉悦的购物体验。

中国政法大学传播法研究中心副主任朱巍指出,首先要从法律入手。“现在关于直播带货的法律规定,已经有电子商务法、民法典两个基本法律,还有网络交易管理办法,和今年刚施行的网络消费纠纷案件司法解释(一),以及几部委就直播营销行为出台的行业自律规定等。总地来看,目前关于直播带货的法律规定是非常详细的了”。

其次,他指出,平台要加强监管、承担责任。在电子商务法中,平台是电子商务平台的经营者,主播是平台内的经营者。对平台经营者应当承担的法律责任已经有明确规定,包括核验主播真实身份,并进行信用管理。“可以通过评定主播信用等级加强对主播的约束。比如直播事故、投诉等会影响主播的信用等级,并设置让消费者可见。同时平台也可以对主播直播间在线人数进行限制”。他还提到,主播直播间带货过程中,购买流量平台是有利益的,因此平台要承担更多的责任。“互联网平台要借助大数据技术算法来进行统筹和管理。比如信用等级比较低的,算法就不应该推荐”。此外,他表示,针对有些恶意评价的“黑粉”,平台有责任通过技术手段去分辨真假评价,去伪存真。

整治直播带货乱象,74.4%的受访者希望直播平台严把“入口”关,提高直播准入门槛,71.7%的受访者建议市场监管部门加大执法力度,规范直播平台,68.7%的受访者希望加强对网络直播带货主体及相关行为的监管,48.9%的受访者认为要充分发挥新闻媒体舆论监督作用,45.3%的受访者建议完善与细化直播带货相关法律法规。

参与本次调查的受访者中,00后占27.0%,90后占43.3%,80后占24.0%,70后占4.7%。

来源:中国青年报客户端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