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文 | 鲸维度,作者 | Mandy


(资料图片)

2018年的“618”,京东集团(09618.HK)创始人刘强东发表的内部信曾表示,“在今后的10年,我们的供应链服务也将大力输出到全球市场……将中国模式方向拓展到海外,实现低成本、高效率的‘中国制造通全球、全球商品通中国’。”

而与成长相伴的,是逐渐显露的难题。

01 建立物流网络

不过印尼只是第一步,京东物流布局在东南亚还在继续。

不过自建物流体系的搭建是个烧钱的大工程,京东物流的布局也离不开大佬的帮助。

2021年,京东物流不负众望,成功在港交所上市,市值超过2800亿港元。

02 技术驱动的物流

无论是在印尼还是泰国,京东的物流网络编织都沿用国内的成熟经验——以仓库为“点”、以配送服务为“线”,利用其针对研发的数字化信息系统将整个流程连成“网”,使物流效率更高、供应链流程更加透明可靠。

03 难解之局

诚然,技术创新推动的智能物流让京东在东南亚具有了一定优势,但短板依然存在。

首要问题是自身的盈利难题。自建物流成本高昂,无论是基础建设维护成本、技术研发成本,还是人工、车辆的成本,都不容忽视。在东南亚分散复杂的地形条件下,物流建设和配送服务都是难点。

而另一方面,行业竞争十分激烈。

以阿里旗下的Lazada为例。依托菜鸟的物流体系,Lazada已在东南亚六国17个城市建立起至少30个仓库和“最后一英里”配送中心,80%的订单通过完善的仓配体系实现交付,与技术驱动的京东物流相比并不逊色。

此外,东南亚众多的第三方物流玩家让市场变得拥挤。如印尼极兔速递(J&T Express)、新加坡能者物流(Ninja Van)等独角兽企业风头正盛,京东物流的外部客户订单增长艰难。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