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问中国哪所大学盛产“商业奇才”?那清华必定榜上有名。

据统计,目前8%的上市公司CEO是清华校友,坐实了清华“CEO孵化器”的名号。作为清华系早期基金水木创投孵化并投资了不少优秀的清华系企业,赛桥生物就是其中之一。


(相关资料图)

2009年,商院芳清华精密仪器系就读博士学位。精密仪器系的创业风气尤为突出,从这一专业走出来的CEO数量堪称清华之最。受清华浓厚的创业风气影响,他也对创业跃跃欲试。在校期间,他和自己同一实验室的师兄师弟一起尝试了几次创业,都小有收获——这也是他的创业启蒙。

毕业后,创业的想法变得更加强烈,他决心要做一番大事。在那个还没出现“CGT”(细胞基因治疗)说法的年代,他就前瞻性的瞄准了基因治疗方向,他认为:细胞是生命的基础,也必将是未来医学发展的基础。

从军工到医疗:“打工”攒经验,

立志实现CGT装备国产化

虽然“创业”的想法在商院芳博士学生时代就埋下了种子,但毕业后的他并没有立马跃入创业场,而是进入了军用高端装备公司“打工”。

在商院芳博士看来,这次创业和读书期间的“小打小闹”不同,得有充足的经验才敢行动。在学校的十年,积累的更多还是技术上的经验,而创业除了扎实的技术功底,还需要市场和经营方面的阅历。因此他想先在军用高端装备领域摸索几年,攒够“经验值”再开始动身。

军用装备领域看似和商院芳博士所计划的在CGT领域创业“八竿子打不着”,实则是经过深思熟虑后的决定。

军用高端装备领域有个最为明显的特点,就是能够接触到最前沿的技术并将其转化应用。因此,关于开发新技术型新产品,军用高端装备领域有一套自己的方法论——这恰恰是商院芳博士想要进入新技术领域最为需要的。

在军用高端装备领域历练了五年后,商院芳博士积累了丰富的快速转化和质量管理经验。他立刻找到从读书期间就开始合作的师弟郭霄亮博士,准备筹办赛桥生物。

创业第一步当然就是选赛道。究竟怎样的赛道更适合生存呢?商院芳博士给出了自己的答案:“聚焦行业痛点、市场空间大的赛道才是最适合创业的赛道。”

在多次评估后,商院芳博士认为CGT就是他们一直在寻找的赛道。随着时代的进步以及医学的发展,人们对健康、长寿、高质量生活的追求愈发强烈。而CGT疗法就为癌症、基因性遗传疾病、退行性疾病、机体衰老的根治提供了颠覆性的治疗手段,从基础层面给出了自己的“健康方案”。

虽然他们瞄准了CGT领域,但却没有“随大流”涌入下端制药方向,而是锁定在了“人迹罕至”的CGT设备领域。这样做主要有两大原因。

一是商院芳博士团队专研生物精密仪器方向已有十年之久,要知道在这样一个技术门槛较高的专业,有十年经验的人才是非常稀缺的。因此,对于商院芳博士来说,这是他的“王牌”,也是他的使命。

二是我国CGT底层制造装备长期被进口企业垄断,严重威胁我国的研究发展以及生物信息安全。近几年,因为疫情导致进出口难度增加,以及贸易战、科技战等外部原因,我国亟需一套解决方案,避免CGT设备国产化的缺失发展成“卡脖子”问题,从而限制我国CGT研究发展。

于是在创业之初,商院芳博士就大胆的给赛桥生物贴上了“国产化”的标签。但这一举动也引起了不少投资人的质疑:“目前我国在CGT底层装备制造领域还是一片空白,你一个‘愣头青’想改变这一现状,下游企业会买账吗?”

商院芳博士却不以为然:“CGT研究的对象是细胞,这和我国的生物信息安全息息相关,如果这都被海外公司所掌控,那还谈什么发展?另外,只要我们做得比海外公司更好,科研人员又怎么会舍近求远去购买海外产品呢?”

在这样的想法驱使下,赛桥生物坚定的走上了CGT上游核心装备国产化道路。

从80m2到9000m2:

是产品的升级,也是市场化的升级

经过几年的筹备,赛桥生物在深圳一个80平米的实验室里诞生了。团队也从最初的商院芳博士和郭霄亮博士的“师兄弟”组合,扩展到了十几人,形成了“2+n”的团队模式。

在组建团队时,商院芳博士认为最重要的一点是大家都得怀揣着同样的愿景。因为创业是一件非常艰辛的事,在这过程中或许会舍去一些东西才能有所收获,因此团队之间要有同样的理念共识才能在合作中更合拍。

另外,团队的专业能力和性格最好能够实现互补。但这里所说的互补并不是完全割裂开的互补,而是相互之间有一定的“备份”,但又有各自的侧重,能够起到协同互助的作用。

在团队的共同努力下,这个80平的实验室里诞生了第一套国产化CGT底层设备的方案,为中国CGT企业提供了从细胞基因治疗到干细胞收获,以及细胞储存的横向覆盖服务。

在之后的日子里,赛桥生物对产品进行了多次的更新迭代,赛桥生物产品的特点也逐渐显现——全封闭、自动化、数字化和柔性化。其中最具“赛桥特色”的就是柔性化服务。

所谓的柔性化,就是设备能够适应多种加工对象,并成批、高效、准确地完成生产。

要知道,在CGT研究中,工艺细节和需求的差异性是很大的。不同管线细胞不同,甚至同一管线中不同阶段研究的工艺细节要求也都各不相同。因此,适用设备也各有差异。而赛桥生物的设备实现了柔性化,就很好地消除了产品使用的限制范围。

赛桥生物的柔性化主要体现在四个层面。一是软件层面的柔性化,通过图形化编程实现底层硬件模块的功能重构,在软件平台上实现硬件资源的调配;二是耗材层面的柔性化,可根据客户需求快速定制创新耗材;三是模块组合层面的柔性化,可根据客户需求快速灵活组合模块化设备、定制最适合客户工艺流程的选择;四是设备层面的柔性化,可根据客户需求快速开发设备模型供关键性能验证,加速客户工艺开发,仅需半年时间即可交付全体系验证的商业化产品。

这样的设计不但拓宽了赛桥生物的市场,也给使用者节约了研究成本。

另外,为保证效率,赛桥生物还摸索出来一套生物模型,能够在最短时间内寻找到产品最优解。最初,赛桥生物设计出一个基于流体细胞的操作平台,基于这一平台所获得的大量的数据积累,他们总结出一套“公式”。就像是数学公式一样,使用者仅需将原始细胞输入其中,就能被快速计算得出最优解。

或许有人会问,这样的操作能够保证准确度吗?的确,仅“AI+生物模型”驱动,还是会有数据偏差的可能。为此,赛桥生物在系统中加入了数字化,来“验算”生物模型得出的结果。

赛桥生物开发了多个类型的数字化生物传感器,对不同情况下的关键参数进行监测。这些生物传感器不仅能够验算当次结果准确与否,还会基于数据积累,不断修正实物模型,提高后续计算的准确度。

热门的赛道、优秀的产品以及突出的团队优势,都让这个80平的小实验室备受风投机构的关注。作为水木创投投资副总裁颜祎在和商院芳博士接触后,就非常看好赛桥生物。他回忆到:商院芳博士对生命科学的热爱与坚持是最打动他的地方。

颜祎谈道:“在和商院芳博士交流时,你能够明显感觉出来赛桥生物对CGT上游设备国产化的决心,并且有很强的信心可以比现有的产品做得更好。”同时,下游的大量企业也在告诉颜祎,细胞基因治疗(CGT)底层制造装备长期被进口企业垄断,国产替代似乎是已是大势所趋。

商业化潜力和市场的刚性需求,都在向颜祎验证赛桥生物的未来一片光明。因此,水木创投选择投资赛桥生物,既是事实的必然,也是基于未来发展的必然。

在获得水木创投投资后,赛桥生物在15个月内又连续完成三轮2亿元融资,总融资额近3亿元,其中不乏有经纬创投、源码资本、德联资本等知名风投机构。

同时,赛桥生物也受邀成为第一家入驻深圳光明合成生物产业园的合成生物企业。实验室从80㎡升级到9000㎡,商院芳博士心里感触颇多,他说:“这不仅是场地的升级,也意味着我们研究成果的升级,更是商业化的升级。未来,赛桥将继续致力于CGT设备研究开发,争取为更多客户提供国产化CGT制造解决方案。”

从局部到全面:补齐CGT研发全链条,努力成为全球领先的CGT智能方案供应商

11 月 10 号,赛桥生物受邀参加2022上海(闵行)生物医药产业创新峰会暨2022通用细胞药物开发论坛。届时,赛桥生物将公开他们的新产品。

商院芳博士向动脉橙果局透露:“我们的新产品是一款运用于细胞制品的高精密封装设备,能够让我们的客户快速的完成产品的分装和流通。同时,它也标志着赛桥生物完成了CGT生产线上的最后一公里,在实体瘤和通用性细胞治疗产品上形成了完整布局。”

为了从根本上补足细胞自动化制备的全链条,赛桥生物做出了许多努力。早在2020年创建之初,他们给自己定下来了3个“3年计划”,实现产品从可用到易用到再到规模化。

如今,第一个三年计划已经完美收官,未来他们还将继续朝着设备工业自动化、数字化和智能化发展,努力成为全球范围内最具完整智能的CGT制造解决方案供应商。

商院芳博士表示:“我们赛桥生物要做的不仅是替代,更是升级和超越。目前我们已经申请了100余项完全独立的专利,预计在今年年底将达到160项,其中发明专利占比超过50%。这使我们迅速成为了全球范围内相关产品专利布局最全、数量最多、质量最高的创新企业,也是国内仅有的,可为下游客户提供没有专利风险的,成套工业级CGT核心装备、工艺软件和一次性耗材的供应商。”

下一步,赛桥生物将继续坚持面向场景需求,面向成本结构,面向商业生产,携手行业客户,共融共创共享。精准定义和提供从靶点发现到商业生产的全周期关键产品和服务,争取与行业同仁一起早日实现国产化的超越,在CGT领域留下中国印记。

声明:动脉网所刊载内容之知识产权为动脉网及相关权利人专属所有或持有。未经许可,禁止进行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等任何使用。

动脉网,未来医疗服务平台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