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观察者网 吕栋】
“我们是进博会很大的参与者,也是更大的受益者。”11月6日,美国医疗健康巨头GE医疗中国总裁兼CEO张轶昊在第五届进博会现场接受观察者网采访时表示。
他提到,今年GE医疗展台面积达500平米,比去年增加67%。而每年面积的增加,尤其今年面积大幅增加,反映出GE医疗对进博会的信心,以及对中国长期投入和扎根中国的信心。
【资料图】
观察者网了解到,医疗器械及医药保健展区是本届进博会六大展区之一,今年包括强生、辉瑞等全球十五大药品巨头首次齐聚进博会,美敦力、西门子、飞利浦等全球十大医疗器械企业也集体亮相参展,而GE医疗更是从未缺席过进博会,今年已是第五次参展。
张轶昊表示,进博会让GE医疗看到两点,一是中国高水平对外开放的决心,二是中国与世界共享中国市场发展机遇的决心。在进博会上,GE医疗每年都会和上百个合作伙伴签订战略协议,帮助新推出的产品迅速进入中国的医院。
GE医疗进博会展台 拍摄/观察者网
官网显示,GE医疗1979年开始在华开展业务,1986年在北京成立第一家办事处。目前,GE医疗在中国建立了多个经营实体,员工近7000名,包括一支由1000多名工程师组成的研发团队。
张轶昊告诉观察者网,GE医疗其实在125年前就进入了中国,彼时该公司X光机落户苏州博习医院。1991年,GE医疗在华首家合资公司成立,随后成立北京首个生产基地和工厂,1996年成立无锡超声、监护仪和呼吸机工厂,后来又成立天津磁共振工厂和上海药业工厂。
“上周,我们跟四川成都签约落户精准医疗产业化基地,将全球供应链向中国西部地区延伸。我们在中国已经125年了,也将在第二个百年在中国坚定投入。125年里面我们投入了5个工厂,后面我们会继续坚定的投资下去。”张轶昊表示。
在本届进博会上,GE医疗展出了世界领先的30多款产品,其中有10款是中国首发和首展的产品。这些产品主要聚焦在重大疾病早发现、诊疗一体化、科研和数字化解决方案等领域。
“疫情对所有人的挑战都很大,”张轶昊向观察者网透露,今年7月无锡发生疫情的时候,无锡市政府对GE医疗的支持力度非常大。在当地政府的大力支持下,GE医疗过去三个月的发货都达到100%,没有任何问题。当然,这也离不开GE医疗对中国供应链的持续布局。
三年前,GE医疗开始在中国推动“全面国产”战略。
官网介绍,GE医疗在北京建有CT扫描系统和X光成像系统工厂,全球每三台CT中有两台产自于此;在上海建有造影剂生产基地,生产的90%造影剂供货于全球市场;天津建有磁共振成像系统生产基地,GE在全球销售的每两台磁共振产品中就有一台来自天津工厂;在无锡建有超声、麻醉、心电、患者监护等临床护理设备工厂,无锡工厂生产的超声产品占比GE全球超声销售量40%。
“全面国产包括从低端、中端和高端产品,全系列产品都要在中国生产制造。”张轶昊向观察者网表示,该公司从2020年开始就把最高端的呼吸机产线落户中国,同时也把最高端的256排CT也引进到中国。
进博会医疗展台 拍摄/观察者网
实际上,进博会这个平台,给不少跨国医疗器械企业深耕中国市场提供了绝佳机会,以进博为桥梁,这些企业在加速创新成果落地的同时,也进一步深化了本土合作,通过将核心生产线引入中国,不仅降低了流通成本,也带动了整个供应链的提质升级。
来自美国的医疗器械厂商瓦里安,已连续五次参展进博会。近年来,瓦里安将多个产品线引入中国。通过和中国供应商加强合作,该公司花五年时间攻关,终于实现了以往只有国际供应商能够生产的多叶光栅的量产。在这一核心器件取得突破后,瓦里安高端放疗设备直线加速器已全线国产。如今,瓦里安北京基地已成为其全球最重要生产研发基地,在华生产产品发往60多个国家和地区。
德国医疗科技巨头西门子医疗,同样是第五次参展进博会。该公司董事会成员陶琳在本届进博会上表示,中国已成为高水平研发的聚集地。西门子医疗将继续作为一家“中国企业”,深化在中国医疗卫生系统中扮演的角色,不断加深与中国伙伴的合作。
早在今年6月,西门子医疗中国就已发布本土化战略,宣布将通过“推动实现全产品线国产化”“基于中国市场需求进一步深入创新研发”“推进本土业务模式升级”三个维度,以一家“中国公司”身份,深度参与“健康中国”建设。
“过去我们在中国生产的可能只是一些入门级或者经济型产品,但今天已经不是这样,可以看到我们在中国生产的符合中国需求的高端产品陆续上市,”西门子医疗大中华区总裁王皓当时透露,在原有国产基础上,西门子医疗新的高端3T磁共振系统等已陆续实现本土生产。
“我们觉得第一要把进博会最高端的产品,能够转化为国产。第二我们觉得是要在研发方面大力投入,所以我们在中国已经有了1200多名研发工程师,因为只有研发在中国,才能真正理解中国用户的特殊需求,最后反而可以支持全世界的发展。”张轶昊向观察者网表示。
本文系观察者网独家稿件,未经授权,不得转载。